Language
产品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浏览量:
1000

【特别企划】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常州沧桑巨变之工业产业篇


来源:mile米乐首页    发布时间:2024-04-12 23:02:43
产品中心
产品描述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40年风雨兼程,40年硕果累累。过去的40年,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亿万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常州,也与祖国休戚与共,风雨同行,书写了一路辉煌。

  40年,或许对有些人来说,只是一个模糊数字的概念,但是,40年岁月足以见证常州工业巨变的一个历程。

  40年来,在工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常州坚定地进行着工业明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不断进行所有制结构和工业结构方面的实践,留下了难忘的印迹。

  198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37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18倍,由此常州成为除24个大城市之外的全国69个中等城市之一。

  在全国还在拼命追捧全民所有制的时候,常州已走出了重点推动集体所有制工业的发展之路,推行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率先启动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涌现了一批明星企业和明星产品。

  ◆市区的劳动生产率,与全国69个同类城市相比,常州名列第一,即使与全国2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相比,仅次于上海,名列第二。

  ◆常州的人均产值,在全国69个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一;1982年,全市职工平均创造出1.2万余元,高于上海经济区平均数,仅次于上海;每个职工创造的财政收入为1580元,名列全国第三。

  ◆常州的财政收入,在全国69个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一;与全国2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相比,超过其中10个;1983年,常州市区累计上交国家财政收入达到78.7亿元,相当于同一时期国家给常州拨款的8.2倍,相当于常州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4.4倍。

  ◆常州全市工业总产值,1982年已达38.67亿元,比1976年增长87%,平均每年净增产值3.01亿元;财政收入5.32亿元,比1976年增长20.9%,平均每年净增财政收入1533万元。

  到1983年,常州一市三县乡镇以上工业公司已达2634家,集体企业占87.4%。其中,市区工业公司443个,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有100个。

  ◆小型柴油机、手扶拖拉机、微型电池、聚脂薄膜等13个产品,常州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

  ◆红外光电测距仪、乙二醇、冶金刀片等16个产品,常州产品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

  ◆常州灯芯绒、卡其布的出口量全国第一,出口产品销往世界五大洲的81个国家和地区。

  ◆荷花灯舞牌杂色灯芯绒、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和S195柴油机三个产品荣获国家金质奖。

  1984年,开办首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常利企业有限公司。到1991年,全市新批三资企业105家,比10年前的总和还多5家。

  1992年,常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翻开了吸引外资企业进区发展的新篇章。

  1996年,常州开始举办国际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并于2000年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博览会。

  2001年,中国加入WTO,常州海关直通过点获准设立、常州港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开放口岸。

  2002年,世界中小企业大会在常州举行,这是继1993年北京大会后在中国举办的第二次世界中小企业大会。

  1999年,常州民营工业经济进入加速发展期。至2017年,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总产值7986.63亿元,同比增长15.4%,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总产值4246.88亿元,同比增长14.35%,国有集体企业总产值76.72亿元,形成了多种经济模式协同发展格局。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纺工、轻工、电子行业和以轻型加工为主的机械业,并在为发展轻纺工业提供机械装备、配套原辅材料和满足市场需要的方向发展常州的重化工业。

  产品结构调整:以轻型、小型、加工为产品发展趋势,注意开拓国家急需、市场短缺和常州特色产品,配套发展影响常州工业发展的中间产品。

  成效:1990年,轻重工业比重由原来的“开”基本调整到“五五开”,传统支柱产业纺织工业保持了平稳发展,电子、机械、化工等则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常州工业化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64只重点发展产品中,印染布、丝绸、自行车、装载机、机床等38只产品产量比1985年增长了一倍以上,针织、合成纤维等17只产品增长50%,新兴工业产品,如冰箱压缩机、大型电子衡器、岩盐等从无到有,逐步形成新的经济稳步的增长点。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改造提升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动力工业、输变电设备、汽车(摩托车)工业、工程机械、计算机通讯、现代视听设备、纺织服装、基础化工及精细化工,合成新药及生物制造等十大优势产业。

  成效:这一阶段的结构调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到“九五”期末,经过重组和调整,工业经济集中度得到提高,重工业比重也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五五开”提高到“四六开”,达到38.9:61.1。

  全市形成了工业公司集团100多家,支柱产业主导地位已经加强,纺织服装传统产业得到提升。形成柴油机、城市客车、变压器、电线只江苏名牌产品中,常柴牌(柴油机)、长龄牌(装载机)、长江牌(城市客车)、新科牌(VCD、DVD、音响、空调)、黑牡丹牌(牛仔布)、上上牌(电线只产品为重点品牌。

  新世纪以来,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有效投入带动产业体系调整,科学技术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全市工业经济规模和产业体系调整取得较快较好发展。

  工业经济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基础装备等)等支柱产业;新能源(光伏、风电设备等)、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金属冶炼及深加工、纺织服装、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

  面对“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不断向传统工业领域的渗透,常州再一次抢夺先机,布局工业云与工业大数据平台,打响了“常州智造”品牌向“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一系列精心摆阵布局,常州,正在全力打造着工业明星城市的升级版。 一幅“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名城的壮阔图景,也正徐徐展开。

  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966.68亿元,同比增长7.8%,增幅列苏南第二;产值12671.68亿元,同比增长14.9%;工业税收445.6亿元,同比增长20.2%,工业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44.4%。

  机械、冶金、化工、电子、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及建材7大行业中,机械、冶金、化工、纺织服装,产值分别为5121.27亿元、2017.75亿元、2170.90亿元、1010.25亿元、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的40.4%、15.9%、17.1%、8.0%,其中装备制造业占比超40%。

  共有各类工业公司超5万户,规模以上工业公司4152户,其中大规模的公司93家,中型企业458家,小微企业3601家。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产值超千亿元,亚邦集团、新阳科技、天合光能、金昇实业、瑞声科技、上上电缆等16家企业超100亿元,50亿元以上企业23家,10亿元以上企业202家,亿元以上企业1631家。

  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火炬计划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和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目前国内顶级规模、水平最高、技术最先进的内燃机车生产基地。

  拥有中车戚机公司、中车戚研所、新誉集团、今创集团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产品涵盖了车体、转向架、牵引传动、电气控制、制动系统、辅助设备和车内装饰等总系统,并已具备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从研发到服务的总承包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传动控制管理系统占全国同种类型的产品总量的45%,车辆内装系统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车内辅助电器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2017年,规上公司实现产值270.4亿元,同比增长6.5%,占全市规上工业的2.1%。

  国内输变电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享有“世界变压器之都”的称号,具备高低压变压器、大容量电缆到高低压电力开关等完整的产业链,具有1100千伏安特高压输电装备生产能力。变压器产品结构覆盖大中小各式型号,市场占有率居国内之首。

  2017年,规上企业完成出售的收益达753.5亿元,同比增长14.7%,占全市规上工业的5.9%。

  全国农机零部配件重要的生产基地,拥有常发农装、常柴股份、东风农机等一批国内龙头骨干企业,爱科农机、井关农机等国际企业在常设厂,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

  常州也是国内最重要的工程机械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形成了高新区和武进两大产业集聚区,拥有一批整机制造企业和恒立液压、龙城精锻等一批国内外顶尖配套企业,组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拥有国内首个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有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江苏分院等公共研发平台。产品有高端数字控制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工作站等高端智能装备。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拥有金坛众泰、郑州日产、北汽黄海、北汽新能源4家整车生产企业,以及6家专用车生产企业。汽车零部件涵盖发动机、传动系、制动系、转向系、电气仪表系、灯具、汽车车身、汽车内(外)饰件及电动工具等十数个系列,在各细致划分领域内形成了一批“小巨人”企业。

  2017年,完成工业产值538亿元,同比增长22.9%,占全市规上工业的4.2%。

  包含了自动化设备、冶金设备、各类行业机械等机电一体化成套装备,也包括了齿轮、轴承、减速机等基础性装备零部件。拥有新瑞重工、宝菱重工、宝钢轧辊、润源经编、五洋纺机、港益重工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先进碳材料产业已经走在了国内前列,碳纤维、靶向材料等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生产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石墨烯产业积极打造“东方碳谷”品牌,集聚项目百余个,形成了以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第六元素、碳元科技为龙头的产业集群。

  2017年,新材料产业链实现产值792.84亿元,同比增长20.6%,占全市规上工业的6.3%。

  出货量全球第一,拥有天合光能、亿晶光电、正信光伏、天龙光电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产品涵盖拉晶、切片、电池片封装、组件、逆变器、变压器、系统开发及安装、产品研制测试、光伏设备制造、光伏配套耗材等所有的环节,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

  2017年,实现产值698.04亿元,同比增长4.3%,占全市规上工业的5.5%。

  在元器件、半导体新光源、传感器制造等细致划分领域已形成一定的产业优势。涉及电声器件、二极管、电容器、传感器等产品门类,拥有瑞声科技、华威电子、裕成电子等重点企业。

  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54.2亿元,同比增长17.5%,占全市规上工业的6%。

  建有常州西太湖医疗器械产业园和常州高新区医药生物园两大产业集聚区。已形成了以常州四药、千红制药、亚邦药业、方圆制药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高性能医疗器械、高分子医用耗材、等六大重点板块。

  201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3.3亿元,增长6.2%,占全市规上工业的2.4%。

  作为曾经的全国工业明星城市,打造一个全新的工业明星城市升级版,常州未来的制造业该走向何方?强调产业创新发展的常州,怎样使传统制造业再创辉煌?

  “紧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把常州打造成新的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为新时代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原则的发展。常州制造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关键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在产业转型上,提质增效,加快培育发展“四新经济”。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抓手,强化创新驱动、改革推动、融合带动,推动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实现常州制造业由快速地增长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跨越。

  借鉴世界先进制造业国家发展的成功经验,发扬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精神,做强本土企业,把高质量的工业明星城市进一步塑造好,在推动高水平发展上走在前列。

  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主引擎,创新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以先进的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导向,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形成高效立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当前,要把产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攻关作为重中之重。要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解决行业反映突出的专用设备、材料、工艺等共性问题,跨越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的“死亡之谷”。

  ◆做大做强新兴起的产业。突出抓好以智能装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的创新突破。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对新技术新业态采取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监督管理模式。在夯实基础、掌握核心技术上下功夫,推动重大技术突破和关联技术升级,打造一批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既包括新技术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包括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流程、材料、管理等改造提升后的传统产业。

  ◆以质量变革为核心。着力优化产业供给结构。着力提升要素投入质量,全方面提升产品供给质量,稳步提高产业高质量发展质量,大力培育发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高端装备。比如,在以智能装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重点突破智能电网装备、轨道交通整车、通用航空与航天、智能专用装备及基础装备、关键零部件等。提升高端装备自动控制、精密仪器仪表、信息传输控制等系统集成能力。

  ◆以效率变革为目标。着力转变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培育发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数据、信息、知识等新要素支撑,降低实体经济运营成本。

  ◆以动力变革为重点。着力培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建立健全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促进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真正落实到产业高质量发展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未找到相应参数组,请于后台属性模板中添加

Related Products

联系:张女士
手机:
13861026367
电话:0519-88407260
邮箱:158838580@qq.com
地址:常州市潞城工业园区

联系:张女士
手机:
13861026367
电话:0519-88407260
邮箱:158838580@qq.com
地址:常州市潞城工业园区

Copyright © 2020 mile米乐首页  网站建设:mile米乐网页版首页  常州  苏ICP备20044378号-1  本网站已支持IPV6